文明起源
编辑
战国时期的人对于中国原始时代的社会情况有许多思考,屈原《天问》:“曰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后面又问,有位名叫女歧的神女,没有匹配,为什么能有9个儿子?相传人是由女娲用黄土和泥捏出来的,那么女娲之身又是谁做的呢?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,关于人类起源的思考,已经包括进了相当份量的古史传说内容。
社会
编辑
舞陽縣出土的7700年前骨笛,譽為中華第一笛。河南博物院館藏
关于古代社会情况,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说:“昔太古尝无君矣,其民聚生群处,知母不知父,无亲戚、兄弟、夫妻、男女之别,无上下长幼之道,无进退揖让之礼,”《礼记·礼运》说:“昔者先王未有宫室,冬则居营窟,夏则居巢,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实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,未有麻丝,衣其羽皮”这些记载对于说明传说时代的情况十分宝贵。
关于远古漢族先民的生活情况,古史传说中有一些正确的揣测,《韩非子·五蠹》篇提到的有巢氏、燧人氏的情况和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情况是符合的。
大同及小康
编辑
传说时代的社会发展,古代漢族人曾用“大同”、“小康”加以比较说明。
传说时代的“大同”之世,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。“大同”之世是传说中的没有阶级和剥削的时代。其后便进入“小康”之世,这时,“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为己。大人世服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,礼义以为纪;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,以设制度,以立田里,以贤勇知,以功为己,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。”[2]。
原始农业
编辑
在漢族传说时代,原始农业已经出现。关于农作的起源要追溯到神农氏(炎帝)和烈山氏。神农氏创造了耒耜,教民耕作,种植各种谷物。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干的子弟,名叫桂,“能殖百谷百蔬”(《国语·鲁语》上)。考古材料表明,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就普遍兴起农作,神农氏和烈山氏可能是那个时代以善于农耕而著称的氏族。此外还有一位伏羲氏,据说能够“作结绳而为罔罟,以田以渔”(《易经·系辞》),大概是以渔猎著称的氏族。